PG电子科技:上海洗霸押注固态电池!
2025-08-13 23:34:34
(以下简称“上海洗霸”)公告称,公司拟与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有研稀土”)合资设立一家有限公司,意在推动硫化锂业务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公司在锂离子固态电池先进材料领域的综合竞争能力。
公告显示,新设子公司注册资本为2亿元,其中上海洗霸以货币和非货币资产认缴出资1.65亿元,占注册资本的82.5%;有研稀土以货币出资3500万元,占注册资本PG电子平台的17.5%。
上海洗霸成立于1994年,是提供水处理特种化学品、过程化学品与新能源领域先进材料,数据中心空液冷系统装备、全自动智能控制在线加药保障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服务的供应商。
公开资料显示,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曾荣获上海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荣誉称号,以及世界环保经济组织颁发的中国绿效企业奖等。
6月24日,有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有研新材”)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计划通过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硫化锂业务相关资产,包括相关专利、专有技术及设备,挂牌底价不低于标的资产评估值10954.24万元。
一是公司主责主业及发展战略并不涉及硫化锂及相关领域;二是硫化锂大批量生产涉及大宗危险化学品,而公司在大规模化工产业领域缺乏管理经验;三是硫化锂材料的应用尚处于早期阶段,产业周期长且技术与市场走向存在不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硫化锂材料是有研稀土自主研发的新产品,主要用作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生产原料,目前已实现小批量销售。
而此次资产转让的受让方,正是上海洗霸。本次转让的资产包括两项在途专利、高纯硫化锂生产技术及13台生产设备,相关技术涵盖高纯硫化锂的合成方法、工艺流程和配套设备,均为有研稀土自主研发,总账面净值196.42万元,评估增值率高达5476.85%。
对上海洗霸而言,此次收购意义重大,既是其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上的关键“战略补强”,更是对核心原材料自主可控能力的深度布局,这标志着公司从技术储备者向产业链主导者实现战略跃迁,其固态电池业务的原材料自主可控能力也因此实现质的提升。
在此基础上,双方合资成立新公司,可视为进一步深化合作、聚焦硫化锂业务发展的重要举措。
根据出资协议,合作期内双方只通过新设子公司开展硫化锂相关业务,任何一方在未获得另一方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另行单独或与其他主体合作从事与新设子公司硫化锂同类或类似的业务。
同时,协议中明确,新设子公司每年现金分红不低于当年可分配净利润的30%,出现连续3年亏损、连续3年不分红或其他按照国资监管要求应当退出的情形时,有研稀土有权通过股权转让、减资等方式从新设子公司退出。
上海洗霸深耕工业污水处理产业链上游,主要提供特种化学品与定制化装备,凭借多年技术积累构建起较高的行业壁垒。
经过三十多年的研发与创新,公司在绿色环保水处理剂、生物降解水处理剂、工业循环冷却水复合水处理剂、中央空调冷却水复合水处理剂等水处理技术服务领域,已形成自主核心技术并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产权,也为其日后跨界布局固态电池材料领域埋下了重要伏笔。
近年来,上海洗霸在巩固水处理特种化学品主营业务的基础上,战略方向发生显著调整,尤其在2022年迎来关键转折,公司开始逐步切入固态电池材料赛道。
公司携手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张涛团队,联合成立上海科源固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重点攻关“0到1”氧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产业化难题。
2023年,上海洗霸进一步加码固态电池领域布局,在计划的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中,明确纳入50吨锂离子固态电池粉体先进材料产线建设项目及相关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内容。
2024年,公司迎来产能验证的关键里程碑。年报信息显示,2024年公司牵头建设的吨到十吨级/年锂离子固态电池粉体先进材料产线已稳产一年以上,产线放大工艺和装备优化进展符合预期。
截至2024年底,上海洗霸已在浙江建成百吨级产线并通过客户验厂,松江基地一期进入试产阶段,湖州基地500吨级硅碳负极材料产线年更是上海洗霸技术布局的关键年。先是在5月,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签订技术转让协议,以2000万元购买3项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的专利权,另以500万元购买2项发明专利的专利权。随后,上海洗霸计划分别与相关核心技术团队、管理团队合资设立两家控股子公司,推动技术产业化,每家子公司注册资本均为1000万元。
6月,公司再下一城,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联合共建固态电池先进材料创新实验室,并联合上海科源固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技术攻关,完成了第一代高比能软包固态锂离子电池的设计与短期测试工作。
该款电池能量密度为340Wh/kg,超预期完成设定目标320Wh/kg,预计将率先应用于eVTOL领域,电芯理论上可实现2吨级eVTOL单次飞行250-350km。同时理论上也满足人形机器人、机器狗的电池性能需求。
未来,这款电池还可拓展至电动汽车、消费电子、无人机等领域。固态电池先进材料联合创新实验室将持续围绕客户终端需求,不断提升电池性能。同时,上海洗霸正在进行第二代360Wh/kg以及第三代400Wh/kg高比能固态电池的开发。
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消费电子、eVTOL、人形机器人、AI人工智能等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市场对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环寿命提出了更高要求,固态电池因此被广泛看好,有望成为主流技术路线,市场潜力巨大。
根据EMR测算数据,2024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约为7.9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7.2亿元),预计到2034年将达到141.1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12.7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3.30%,其中中国市场2025-2034年年复合增长率更是达到36.8%,增长动能尤为强劲。
政策层面也为固态电池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将固态电池列为国家战略核心技术,并启动标准体系建设。2025年4月,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提出要推动制定及发布固态电池等标准子体系,加快全固态电池等标准研制,为固态电池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指引。
正是在固态电池产业即将爆发的前夜,上海洗霸开启了向固态电池等新材料业务的转型。然而,这条转型之路并非坦途,公司面临着多重挑战。
一方面,硫化锂作为危险化学品,其生产管理难度较大,且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本身存在不确定性,作为该领域的新进入者,上海洗霸需要逐步突破这些壁垒。
另一方面,固态电池等新材料业务目前仍处于关键的产能建设和市场开拓阶段,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支出对公司现金流形成了一定的压力。
自2022年以来,公司营业收入已经连续两年下滑,根据2024年公司年报,主要原因为承接的水处理设备集成项目及市政项目较去年同期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半年度经营业绩预计同比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主要受非经常性收益增加的影响。
同时,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850万元至2,22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1,930万元至2,300万元,同比减少46.51%到55.42%。
上海洗霸的转型无疑是一场押注整个新能源材料未来的战略赌注。虽然站在固态电池这一极具潜力的风口,但其作为新进入者面临的产业化挑战、持续的投入压力以及传统主业的萎缩,都为其转型成功增添了不确定性。公司能否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仍需市场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