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PG造就电子传奇

PG电子平台:大湖新记丨碧水安澜润泽沃野-PG电子官方网站

最新动态

NEWS

PG电子平台:大湖新记丨碧水安澜润泽沃野

2025-07-25 22:48:58

  攻坚治污带来水清库绿,除险固坝提升灌溉能力,生态旅游“水到渠成”,请看衡阳县第一大水库斜陂堰的“新生记”——

  斜陂堰水库是衡阳县第一大水库,1960年建成投入运行。总库容5400多万立方米,正常库容4260多万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供水、发电、养殖、旅游等综合功能的中型水库。

  库区自然生态良好,动植物种类繁多。2009年,斜陂堰水库被水利部评定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20年,被评为湖南省“美丽河湖”。

  夏日晨PG电子官方网站曦微露,斜陂堰水库静卧山峦之间。水面如镜,倒映着苍翠山峦,几只白鹭舒展羽翼,掠过水面,轻盈地落入密林深处。

  这湾水域滋养了周边地区近10万名居民,灌溉着衡阳市石鼓区、蒸湘区、衡阳县3个县区11个乡镇近12万亩农田。

  从防治污染到清淤疏浚,从农田焦渴到稻浪翻涌,从沉寂的古老渡口到悄然兴起的生态旅游热潮,这座滋养一方水土的丰饶之湖,在社会各界的精心守护下,正焕发新生。

  6月25日清晨,薄雾轻笼斜陂堰。不到6时,水库保洁员王芊与同事熟练地驾驶垃圾收集船,划开波光粼粼的水面,开始了一天的工作。雨后,水面漂浮着不少枯枝落叶等漂浮物。他们动作利落,将杂物一一捞起。

  斜陂堰水库是衡阳县第一大水库,库区生态环境优良,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王珂 摄

  “这水库,是衡阳县石市镇和界牌镇几万人的饮用水水源。”看着眼前渐渐恢复明净的水面,王芊语气里透着自豪,“能让大家喝上干净放心的水,辛苦一点也值!”

  碧波荡漾、人水相依的水库,离不开日常的精心呵护,更源于数年来持续的碧水保卫战。

  “2008年时,水库曾承包给私人进行肥水养鱼,水体遭受破坏。”斜陂堰水库管理所所长汪新衡回忆,库区周边一些村民,将养殖家禽产生的粪便直排入水库,带来寄生虫滋生、氨氮超标等隐患。

  粗放无序的管理,让斜陂堰水库这口清澈的“大水缸”蒙上了阴影,库区干部和村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水库是大家的命根子,不能因小失大!”

  2013年,肥水养鱼在斜陂堰水库退场;2017年,衡阳县启动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工作。斜陂堰水库全域均属于禁养区。随着沿岸两家大型养猪场被清退,周边村民也纷纷响应号召,拆除了鸡鸭棚、填平了小鱼塘。

  斜陂堰水库横跨衡阳县界牌镇、石市镇两个大镇,界牌镇有着“湘南瓷都”的称号,是全国四大瓷泥基地之一。

  “斜陂堰水库的尾端,建有界牌镇污水处理厂,每日有约500吨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排放至水库。”衡阳县生态环境分局事务中心主任朱素平说,界牌镇陶瓷加工企业众多,产生的尾水如果未处理好就进行排放,将对水库的水质带来严重影响。

  2019年起,衡阳县启动界牌矿区突出环境问题专项整治。“我们制定‘一企一策’整治方案,包括实施雨污分流、污水收集规范处理等,改进生产工艺,使废水也能高效利用。”朱素平介绍,目前,界牌镇陶瓷企业均已实现污水“零排放”,企业生产绿色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2024年,库区与县生态环保部门建成面积9300平方米的人工湿地。作为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提升的重要工程,该湿地不仅起到净化水质、改善水环境的作用,还能为群众PG电子官方网站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成效呈现在碧波之上,斜陂堰水库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不断提升。汪新衡介绍,目前,斜陂堰水库水质长期稳定在或优于Ⅱ类标准。

  站在田埂旁,种粮大户冯纯祥俯身捧起沉甸甸的稻穗,难掩内心喜悦:“去年这亩地还只能种一季,如今,双季稻亩产稳稳当当。”他身后,清澈的渠水汩汩流淌,正源源不断地注入沃野。

  运行60多年的斜陂堰水库,肩负灌溉下游11个乡镇的重任。但因渠道老化、渗漏严重,实际灌溉面积一度不足6万亩。很多农户,以前只能种植一季稻。

  更大的隐患藏于水库大坝。衡阳县水利局办公室主任钟永康说,因长期受渗流侵蚀,水库大坝此前已被水利部鉴定为病险“三类坝”。

  转机出现在2024年5月。水利部门成功争取到1.5亿元国债项目资金,专项用于大坝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库安全监测与信息化三大工程。

  站在主坝的施工平台上,耳边是机械的轰鸣。汪新衡目光扫过繁忙的工地:“200多名工人连续奋战11个月,核心目标就是确保大坝安全,保障灌溉用水。”

  眼前,大坝外坡已修葺平整,崭新的防浪墙高高耸立。坝体各处安装了高精密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变形和渗漏情况。这些变化,让下游的安全多了几分底气。

  “光有硬件还不够,我们正在打造水库的‘智慧大脑’。”汪新衡指向远处的监控中心介绍道。新建的智慧平台整合了监测数据、气象预报和调度模型。一旦监测到水库超汛限水位,它能自动生成泄洪指令,并向村民们推送预警。

  让农户们翘首以盼的,是灌区改造工程——对总长近百公里的干渠实施防渗衬砌。渠道输水流量将从8立方米/秒提升至12立方米/秒,足以确保11.47万亩农田得到及时灌溉。

  “这水的意义,远不止滋养田里的庄稼。”汪新衡补充道,工程竣工后,石市、界牌两个乡镇3万人的日常饮水有了着落,县城14万人口也多了一道应急水源的保障。

  针对部分渠段出现水泥层损毁、泥沙淤积、杂草丛生的情况,今年春耕前夕,一场“清淤攻坚战”在斜陂堰水库打响。

  无法使用大型机械,水库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就踏入冰冷的渠水中,铁锹铲、双手搬,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赶在水稻插秧前抢通了水渠。

  如今,清流奔涌。4个灌区的27名守护者仍坚持每日巡查渠岸,守护着来之不易的水脉。

  山野之间,静水蜿蜒。距此约40公里的曲兰镇,是明末清初大儒王夫之晚年著书立说的“湘西草堂”所在地。在山水间筑草堂、研经史的船山先生,曾以“瞰蒸湘,曲影双清”咏叹故乡水系。

  距斜陂堰水库约40公里的湘西草堂,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王船山晚年的居所。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怡然 摄

  库区深处,一处古朴的亭阁悄然伫立水畔,“斜陂堰候船亭”的牌匾上,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这里曾是繁忙的渡口,是斜陂堰连接外界的“水上咽喉”。

  作为全国罕见的四大丹霞地貌水库之一,斜陂堰水库有着“丹山碧水的天然画卷”美称——牛头岩昂首,海螺岩静卧,五指山直指苍穹。这里相继获得“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与“湖南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认证。

  在严格保护水库自然生态的基础上,衡阳县围绕斜陂堰水库(又名万源湖),精心打造万源湖水利风景区,相继开发了亲水栈道、观鸟亭、垂钓基地、星空露营区和观光游船等特色文旅项目,满足了游客骑行、徒步、亲水的多元需求。景区年接待游客量已突破30万人次,成为集自然观光、文化体验与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

  如今的渡口,迎来更多的是乘着快艇追寻湖光山色的游客、支起画板捕捉灵感的学子和前来研学团建的队伍。景区深挖库区历史文化、自然文化、宗教文化及农耕文化,开发出陶瓷制作、农耕体验等特色项目,带动周边乡村农家乐与民宿集群兴起。游客可在农家小院品尝地道古法烹制的渣江米粉肉、滑嫩清香的界牌豆腐,也可入住乡间民宿,沉浸式感受田园慢时光:枕水听风起,复得返自然。

  “以天治人而智者不忧,以人造天而仁者能爱。斜陂堰水库的治理实践,恰似船山思想的当代映照。”中南大学二级教授、《王船山》作者聂茂游览斜陂堰水库后感慨道。船山先生晚年能够偏居湘西草堂17年,除了“誓为文脉续薪火”的雄心外,也与家乡的山山水水让他有了心灵慰藉有关。“水库的蝶变,正是在于精准把握了尊重自然和惠泽民生之间的平衡,让人徜徉其中时,感悟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这也恐怕是船山先生最乐意看到的盛世美景。”

  夕阳西下,斜陂堰水库湖面泛起金色波纹。万源湖酒店老板肖应力正忙着摆放桌椅,准备迎接周末游客高峰。“现在水库的风光越来越美,一到节假日就有不少客人过来露营、体验水上运动,比以前热闹多了!”

  昔日承载生计的清波,如今正荡漾起发展的新歌。在碧水蓝天间,澎湃如昨,润泽一方。

  衡阳县素有湘南鱼米之乡的美誉,丰富的水资源孕育了200多座湖泊水库,斜陂堰水库是其中的璀璨明珠。

  斜陂堰水库的“新生记”,是水安全、水生态、水经济三者协同发展的成功典范。通过积极争取资金,实施大坝除险加固与灌区节水改造,筑牢了保障下游人田安全、提升供水灌溉能力的水安全基石;果断终止肥水养鱼、清退污染源、建设人工湿地等系列举措,有效修复水生态本底,使水质长期稳定优质。这不仅是宝贵的生态财富,更为发展奠定了核心资本;依托修复后的“丹山碧水”生态资源与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品牌,精心发展生态旅游,带动周边乡村产业,形成了“保护—增值—反哺”的良性循环。

  斜陂堰水库的实践,深刻诠释了“以安全保生态,以生态育经济,以经济促保护”的协同逻辑,为水库型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样本。


全国热线:0371-64016785

联系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国基路60号B座楼3层03-302号

Copyright © 2024 PG电子净水材料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豫ICP备2021018482号